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成绩单”刷新!广西科学派向公众讲述多项科技成果故事

2023-09-27 17:384710

广西新闻网南宁9月26日讯(记者 杨思悦 陶洁 甘艳霞)9月26日,由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广西大学协办的2023广西科学派发布活动(第三季)在南宁举行。

2023广西科学派发布活动(第三季)在广西大学举行。记者 甘艳霞 摄

广西科学派发布活动旨在通过广泛征集和深入挖掘一批我区走在科技前沿、具有广西特色、贴近民众生活的科研成果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深耕一线的科技研发人员走上台前,对所领衔的科研项目及成果向公众进行科普发布、科学解读,讲述科研成果背后的研发故事、成果故事,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本季活动共向公众发布6项科技项目成果,分别是广西大学的《大跨拱桥建造关键技术》和《木质纤维改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项目、广西科学院的《树脂型人造大理石制造一体化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纳米多孔材料的创制及其储能和传感特性研究》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紫色象草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罗非鱼性别控制育种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这些项目成果是近年来我区科技研究领域新成果的代表,展示了不俗的科学创新力量。

大跨拱桥建造关键技术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涂兵发布和解读《大跨拱桥建造关键技术》成果。记者 陶洁 摄

房子看高,桥梁看跨。桥梁的主跨长度,是衡量桥梁技术水平和建设能力的重要标志,跨度越大,意味着相应的建设难度也越大。在中国现代拱桥奋起直追历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带领的广西大学大跨拱桥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超过30年的创新与实践,该团队集中在钢管混凝土拱桥和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发力,突破施工技术、设计理论和关键材料等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6大理论创新,掌握了6项关键核心技术,主持或指导系列重大工程屡破拱桥跨径“世界纪录”,成为公认的国内外大跨拱桥关键技术领域的领跑者,是传承我国优秀拱桥传统文化、推动世界拱桥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现在,郑皆连正带领团队向着新的目标全力攻关:他主持修建的广西天峨龙滩特大桥一旦建成,可使混凝土拱桥跨径一次性增长155米,将世界拱桥带入600米级时代,在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世界最大跨度记录上烙上来自广西的中国制造印记,对推动大跨度拱桥施工工艺和方法进步,有广泛的科研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树脂型人造大理石制造一体化技术研发和应用

广西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徐梦雪发布和解读《树脂型人造大理石制造一体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成果。记者 陶洁 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大理石开采生产中存在约70%的废料。树脂型人造大理石(简称人造岗石)以大理石废料等为主要原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人造石。

《树脂型人造大理石制造一体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科技成果旨在开辟大宗大理石废料高值化利用的有效新途径,聚焦人造岗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瓶颈。成果革新原料级配和表面改性技术,研发仿真预生产系统、原料表面改性耦合技术与专用装置,阐释“骨料级配-缺陷形式-破坏方式-材料性能”关系,使研制成本降低约70%。该成果攻克微波快速固化关键技术,首创“超大尺寸人造岗石微波快速固化装备”,建成年产10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使产品固化效率平均提升300倍。成果创新废弃物高质化利用模式,在大理石废料高值化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人造岗石废弃物的二次回收,再生产塑料及人造石。该成果还成果突破一体化快速制造技术,研发了标准化理论和一体化技术,发挥“原料级配调控和表面改性、微波快速固化、废弃物高质化”技术链间的协同优势。

纳米多孔材料的创制及其储能和传感特性研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孙立贤发布和解读《纳米多孔材料的创制及其储能和传感特性研究》成果。记者 陶洁 摄

纳米多孔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超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在储能、传感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针对能源短缺、全球变暖,“双碳”战略的推行使得储能和传感器需求日益增长,发展高效、洁净的储能和高灵敏传感新技术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纳米多孔材料的特性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氢能洁净环保,而高容量制储氢材料是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化的瓶颈。

《纳米多孔材料的创制及其储能和传感特性研究》科技团队协力攻关,提出采用石墨烯担载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BTC、纳米限域和催化协同作用等,研制出一系列新型储氢材料。该团队创新性研制成功了与燃料电池配套的铝基合金制氢新材料,解决了常温下铝水高效制氢的难题。该团队创制了多种材料,发现了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增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的规律,为节能减排、电子器件热管理等提供了有效途径;此外,该团队运用纳米技术和催化理论等创新性地研制成功了氢气、二氧化碳、氨气以及葡萄糖等多种气体传感器,为能源安全、人民健康、新型传感器的设计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紫色象草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研究员易显凤发布和解读《紫色象草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成果。记者 陶洁 摄

象草是我国南方草食动物的重要牧草饲料,种植面积占南方牧草饲料作物的60%以上。紫色象草全株呈现漂亮的紫红色,与常见的象草相比具有突出优势:其花青素含量是其他同类牧草的2.93~5.55倍,具有潜在的药理功能,主要应用于牛、羊、兔、鹅等草食动物饲养,通过粉碎、揉搓、打浆等可用于猪、鸡等家畜的饲养,解决南方地区草食动物优质青饲料缺乏的问题,同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改善肉品质,为居民提供绿色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保障“大粮食安全”。

目前,紫色象草的高产栽培技术、林果草套种技术、畜禽饲料配方、青贮与微贮的储存加工技术、推广应用、机械化种植收割加工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全套的生产利用技术。对南方牧草四季平衡供应,促进规模化、产业化节粮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罗非鱼性别控制育种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慧赞发布和解读《罗非鱼性别控制育种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记者 陶洁 摄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重点推荐的世界性养殖鱼类,我国罗非鱼的养殖、加工和出口量均稳居全球第一。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优良品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可达40%以上。随着产业升级,养殖者对罗非鱼品种提出了更高要求,罗非鱼育种技术落后,优良品种和苗种缺乏问题日益突出。

《罗非鱼性别控制育种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创新了罗非鱼性别控制育种技术,实现了罗非鱼的性别完全人工控制(100%),转性鱼能正常繁殖,降低了育种技术难度和工作强度,加快了遗传改良进展;创建了种间杂交获得全雄杂交罗非鱼的育种方法,攻克了杂交罗非鱼产苗量少、生长速度慢、雄性率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培育获得了罗非鱼优良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产增收。

木质纤维改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朱红祥发布和解读《木质纤维改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成果。记者 陶洁 摄

木质纤维是从大量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中所提取的物质,属于无毒无污染的环保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棉织衣物、木浆纸品、沥青泥沙等物品领域。木质纤维改性项目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再次利用,从中得到了高性能的木质纤维基绿色修复材料。这个新的修复材料能有效参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整个过程,不会导致过度修复。

木质纤维基绿色修复材料进入到废水中,通过一系列程序工作,能将铅、汞、铬、砷等多重金属离子同步高效去除,实现废水“净化”。在对污染土壤的治理中,不论是地表,还是地下的重金属污染,材料也均契合“快速去除、长效稳定、高效匀质”的系列精准修复要求,有效解决了现有工程修复技术中地表废水深度净化困难、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寿命短等难点问题。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木质纤维的利用率,也解决了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产业技术瓶颈,真正做到了“以废治废”的环保理念,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为科技成果发布人颁发证书。记者 甘艳霞 摄

在活动现场,活动主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为科研成果发布人和科技团队代表颁发证书,以此鼓励八桂科技研发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服务,展示科技创新对科学普及的引领作用,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深入开展。

为其中的26家广西科普教育基地颁授牌匾。记者 甘艳霞 摄

活动中授牌的广西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基地名单(26家)。

为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类科普基地积极参与和支持科学普及工作,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广西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为其中26家获得认定的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代表进行了授牌。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汽车内饰表皮需求旺盛!三井化学、陶氏化学、埃万特纷纷发力热塑性弹性体
近日,三井化学宣布拟将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MILASTOMER”在中国的产能翻番。项目目标:到2026年春季,在上海市金山区的功能性复合材料生产销售基地——三井化学功能复合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增加一条挤出设备生产

2024-05-14544

美瑞聚氨酯产业园一期项目主体装置中交
近日,美瑞新材公告,公司的子公司美瑞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简称“美瑞科技”)投资建设的聚氨酯产业园一期项目于2022年四季度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2万吨特种异氰酸酯产能,旨在针对终端需求做成上游单体、

2024-05-14549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